【赵氏风骨】
人民艺术家赵树理
一支笔写尽民间悲欢
一生心系农民冷暖
赵树理(1906年9月24日—1970年9月23日),原名赵树礼,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人,现代小说家、人民艺术家,山药蛋派创始人,工人日报社首任社长。曾任《曲艺》《人民文学》编委、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,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、二、三届代表。
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,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,开始写新诗和小说。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投身革命。解放后先后在《工人日报》《说说唱唱》《曲艺》《人民文学》等刊物工作,1964年回山西晋城工作。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,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,终年64岁。1978年10月17日,党中央、国务院为赵树理平反昭雪,他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。
展开剩余71%他的作品以华北农村为舞台,细腻描绘了农村社会的深刻变迁和内在矛盾。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多样,生动展现了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。他创立的“山药蛋派”文学流派,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内涵,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流派之一。
2019年9月23日,赵树理长篇小说《三里湾》入选“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”。
他是山西沁水走出的农家子弟,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;他以朴实的笔触开创“山药蛋派”,用文字为农民发声,被誉为“人民艺术家”。他就是我们赵氏的骄傲——赵树理先生。
寒门走出的文艺先锋
1906年,赵树理出生于沁水县一个贫苦家庭。年少时当过学徒、卖过草药,深谙民间疾苦。正是这样的经历,让他对农民的艺术与生活产生了深厚情感。青年时代,他外出求学,接触新文学后毅然投身创作,以《小二黑结婚》《李有才板话》等作品震动文坛,成为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人物。
笔耕不辍,心系苍生
从抗战时期的《黄河日报》到解放后的《工人日报》首任社长,赵树理始终扎根基层,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反映农村变迁。他创作了《三里湾》《锻炼锻炼》等经典作品,直面社会问题,传递时代声音。即便在特殊年代遭受不公,他依然坚持创作,直至生命最后一刻。
铁骨铮铮,丹心永存
1970年9月23日,赵树理含冤逝世,但历史终将铭记他的贡献。1978年,党中央为他平反昭雪,其文学精神与为民情怀至今仍激励后人。他曾说:“写文章要让人看得懂、听得进”,这份坚持,正是赵氏族人踏实、坚韧风骨的生动体现。
赵氏宗亲小编有话说
赵树理先生的一生,是文学与人民同频共振的一生。作为赵氏宗亲,我们为他自豪,更应传承他扎根生活、心系家国的情怀。谨以此文,致敬这位永不褪色的文艺巨匠!
欢迎宗亲们转发分享
共同传播赵氏正能量
出品 | 趙氏宗亲
编辑 | 趙英雄
点
和
说说你的看法
↓↓↓
发布于:福建省鸿岳资本配资-杠杆买股-实盘配资网站-股票上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